<nav id="iui4e"></nav>
<menu id="iui4e"></menu>
<nav id="iui4e"><code id="iui4e"></code></nav>
  • <menu id="iui4e"></menu>
    <menu id="iui4e"><tt id="iui4e"></tt></menu><dd id="iui4e"></dd><menu id="iui4e"><strong id="iui4e"></strong></menu>

    北京:文物建筑“活化”成公共文化空間

    2022-08-08 09:14:24         來源:北京日報     瀏覽次數:

    文物建筑“活化”成公共文化空間

    回龍觀城市會客廳里的夏日音樂會。

      近日,寺錦·城市會客廳啟動新友鄰招募計劃,該計劃期待從事非遺、書畫、戲劇、聲樂、舞蹈等領域的專業人士的熱情加入,將這里打造成包容、多元參與的公共文化空間。寺錦·城市會客廳位于回龍觀玉光寺內,在這座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古寺里,前一陣子破天荒開了一場夏日音樂會,當流行音樂和古老寺廟相遇的時候,100余位觀眾的激情被瞬間點燃。這個城市會客廳的開放,更是北京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最新典范。在北京,一些文物空間變身為公共文化空間,展現出獨特而旺盛的活力。

      古寺里

      年輕人的笑容感動人心

      玉光寺在回龍觀居民身邊存在多年,早在2010年,昌平區文物局對其進行修繕,后來回龍觀村史館在此建成,但只對特定人群開放。如今古寺成為公共文化活動場所,無疑給回龍觀居民帶來莫大驚喜。

      昌平區回龍觀街道工委書記霍琨說,2021年曾在玉光寺開過一場新書發布會,并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與居民們謀面。讓他沒想到的是,居民們對玉光寺充滿了好奇,有的居民還真正走進了古寺。“他們發現玉光寺有著獨特魅力,說能不能在這里搞一些公共文化活動。”回龍觀街道于是在網上組織調研,十幾個小時回收調查問卷8000余份,調研結果表明,居民們對文化休閑、協商議事的呼聲最高。

      回龍觀街道后來請來第三方運營團隊——優和時光(北京)文化中心有限公司。“回龍觀街道年輕人多,63%的人口都是大專以上學歷,他們文化水平高,見多識廣,但是過去的社區活動主力都是中老年人,因此,我們希望文化活動能夠吸引年輕人參與,進而讓他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。”霍琨說,在和運營團隊接觸的初始階段,就明確了不搞稀松平常的活動,而要推出高品質、有創意的活動。最終,經過社會化運營,老空間獲得有機更新,戲劇、藝術、閱讀、手作、茶藝、觀影、市集等多種文化體驗活動讓居民們感到欣喜。

      盡管如此,當這些充滿活力的文化活動根植在古寺的時候,運營方還是非常謹慎的。“舉辦夏日音樂會,我們原本有點擔心,選在晚上,附近又是稠密的居民區,會不會出現擾民?”霍琨說,運營方提前跟居民進行了告知,當天,現場調音師反復進行音量調整,最后既滿足了現場觀眾需求,又未產生擾民問題。當現場看到參與者以年輕人為主,每個人臉上寫滿了笑容,霍琨說:“我覺得我們的目的達到了。”

      玉光寺變身公共文化空間,堅定了霍琨對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信心。他透露說,回龍觀街道還會將另一處古寺進行開發利用。

      古塔下

      正陽書局成中外讀者的家

      事實上,早在2014年,北京就開始了通過社會力量對文物建筑活化再利用的探索,位于西四南大街萬松老人塔院子內的正陽書局,正是首家“探路者”,它在眾人的熱情關注中一路成長。

      這幾天天氣炎熱,正陽書局的讀者依舊紛至沓來,在老物件前,在各種關于北京的新舊圖書前,讀者們駐足良久,他們將對北京的滿腔熱愛傾注在此。

      對于正陽書局創始人崔勇來說,這8年的歷程非同尋常,“在西城區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,我們在免去房租的背景下,節省了很大一部分經營成本,正陽書局把這一部分成本和經營特色結合起來,進行成果轉化,已經有文物活化拿得出手的成果了。”據崔勇介紹,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,正陽書局不再是單純的實體書店,已成為面向讀者、面向社會的重要文化窗口。深耕北京歷史文化內涵,正陽書局出版的圖書已有10種,圖書銷量已達數萬冊,文創產品也成為熱門。不僅如此,5萬張北京老照片正在進行數字化處理,而與中國電信天翼云圖的合作也在進行中,“通過運用5G、AR、數字孿生技術,正陽書局的特色場景、萬松老人塔的細節、磚塔胡同的歷史變遷、中軸線及老北京城的歷史影像都將進行立體、沉浸式呈現。”崔勇說。

      更重要的還有,正陽書局已成為熱愛北京歷史文化的中外讀者的家。崔勇說,巴西駐華大使館的官員們前幾天剛剛來這里,他們要回國了,集體向正陽書局告別,這些忠實讀者還采購了一批北京歷史文化圖書,作為在北京工作生活的重要紀念。特別令崔勇感動的是,不少讀者因為和書局結緣,又成為了作者。新書《阜成門外關廂瑣記》正處于編輯階段,作者張國慶已83歲了,而為這本書義務畫插畫的楊寶忠也是一位忠實讀者,兩位老北京珠聯璧合,令這本書文字清新自然,插畫生動可愛。

      故居里

      這家圖書館精心維護

      在北京,公共文化空間與文物活化利用相互融合已成為常態,各方人士早已形成共識,珍惜文物空間,容不得半點閃失。

      椿樹書苑占地面積365平方米,始建于民國初年,著名報人林白水先生曾棲居此地。西城區椿樹街道按照古建文物活化利用的標準,把這個記錄了歷史滄桑的地方,拓展成全國首個“社區圖書館加博物館”的市民文化活動空間。椿樹書苑2019年開辦,去年底又進行重新整修。

      拾級而上,輕輕推開書苑朱紅色的院門,即便是中午也有讀者在工作或閱讀。很多細心讀者發現,這家圖書館煥然一新,兒童閱覽室孩子們的書桌、座椅全部換新,閱覽室燈具也全部更換,而書架的擺放、空間的布置也更簡潔、明快,黨建閱覽室、圖書閱覽室等各個空間劃分清晰。西城區益聯社區事務中心負責人張明磊告訴記者,圖書館在整修過程中非常小心,沒對文物建筑本體做任何改動,而每日不能少的煙感器檢查更是不容有絲毫馬虎。

      崔勇告訴記者,為了保證文物空間的安全,正陽書局小到插線板大到空調,用的都是名牌產品,以免造成隱患。

      小心翼翼保護公共文化空間的同時,運營者遇到的難點也值得關注。文物空間一般室內面積有限,這對書店、圖書館圖書復本擺放造成了壓力,“為增加擺放圖書品種,每本書減少復本,我們只能賣一本趕緊補一本,這是高效使用空間不得已的笨辦法,但也增加了工作量。”崔勇說,不僅如此,因為經營面積不達標,在實體書店評選中,這些書店還將面臨落選的結果。

     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在文物空間開書店更面臨難以取得營業執照等難題。因此,業內人士認為,鼓勵文物活化利用,還應出臺相應的細化措施,以保證運營的順暢進行。

    編輯:liqing

    凡注明“風景園林網”的所有文章、項目案例等內容,版權歸屬本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者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風景園林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相關閱讀

    江蘇揚州: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

    江蘇揚州: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

   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。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,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、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,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,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“有綠無蔭、有景少蔭”、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,形成配置合理、錯落有致、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【詳細】

   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

   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

   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,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,規劃人口12萬,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。未來,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、山水宜居典范城區、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【詳細】

    南寧園博園舉辦“禮樂園博·南寧花朝盛典”

    南寧園博園舉辦“禮樂園博·南寧花朝盛典”

    活動期間,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、同袍巡游、及笄成人禮、國風婚禮妝照展示、明制婚禮儀式典禮、六藝游園、書畫體驗、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,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【詳細】

    成都首屆“最美公園”評選結果出爐

    成都首屆“最美公園”評選結果出爐

   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本次“最美公園”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(市)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,包括綜合公園、口袋公園,還有郊野公園【詳細】

    性色A∨人人爽网站
    <nav id="iui4e"></nav>
    <menu id="iui4e"></menu>
    <nav id="iui4e"><code id="iui4e"></code></nav>
  • <menu id="iui4e"></menu>
    <menu id="iui4e"><tt id="iui4e"></tt></menu><dd id="iui4e"></dd><menu id="iui4e"><strong id="iui4e"></strong></menu>